close

4a03caf976517.jpg 

「舊世界正在死去,新世界還未能誕生:現在是群魔亂舞的時候」-Antonio Gramsci

《騷動年代》的劇情其實非常簡單,它的時間背景設在1992年8月24日當天,在德國北部的港口城市-羅斯托克,一群無所事事、彷彿看不見未來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廝混。時間一步步推進,從早到晚,一直到事件爆發的最高點,最後嘎然而止。

這部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所呈現出來的壓迫與緊張感,我認為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配樂,滴答滴答的聲音除了象徵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,更近似於腳步聲、拍打聲,好像隨時要從後面偷襲你的那種恐懼感。再加上畫面會用時間點去做切割,讓觀眾更能體會不久的之後好像有什麼事情即將爆發。

電影敘述分成三個支線:

-包含主角的年輕人們

包含主角史蒂芬的五個年輕人,以及另一個主要帶頭的Sandro,他們之前看似是朋友,卻有著不對等的矛盾關係,在理想、理念、愛情或是性關係上都是。最後向大樓扔汽油瓶,闖入大樓裡砸毀燒毀一切,像是對他們之間的摩擦衝突與其他種種不滿所做出的宣洩,是病態且令人窒息的。

-主角的父親及其他政治人物

主角的父親馬丁和他兒子有點像,優柔寡斷。良知告訴他大樓裡難民一定得撤離,但是外在利益的誘惑又讓他動搖了。動亂爆發時他的車輪很剛好地被劃破,不能開了;很剛好地襯衫髒了,洗都洗不掉,所以也沒有空接電話。聽著古典音樂,音量越調越大聲,蓋過電視上對動亂的轉播,這一幕幕彷彿是在說「噢,我知道有事情發生了,只是我沒注意到。」人果然是自利的。

-向日葵大樓裡的越南人

原本以為不會波及到自己和家人的越南人Lien,這個假設最終也幻滅了,隨之消失的或許是剛申請到的居留證、老闆的肯定,甚至是對這個國家的認同與期待,排外暴動把這些都給粉碎了。而電影最後一幕:小孩子帶著敵意用石頭砸向她們,說明了這不是雨過天青,未來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。

這部電影其實多多少少呼應了現在敘利亞難民的議題,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總理梅克爾願意接納更多的難民,或許可以解釋是對過去歷史的反思、反省,或者純粹以利益觀點來看待,也就是難民可以補足德國的勞動力不足等等的好處,然而更要去思考的是德國本地人會不會引起反彈聲浪呢?就像電影所描述當時的狀況一樣,居民抗議外來難民搶了他們的飯碗、讓治安變差或破壞環境等等,因此要把大量的難民逼出德國,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

arrow
arrow

    Pe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